查看原文
其他

统整教学环境下的阅读课程体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畅享语文 Author 李祖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

统整教学环境下的阅读课程体系


对于课程研发体系,我和我的工作室一直秉承的原则就是:基于教材的体系,基于孩子的需求,结合教师自己特点的课程。因为基于这样的想法,所以我的课程分为:萌发课程、“保底”课程以及以“聚焦专题”为表征的统整课程。


一、萌发课程


这里的“萌发课程”定位为“习惯养成课程”,指的是必须培养学生的新型的“学习”习惯、倾听与记录的习惯、合作与分享的习惯、提问的习惯、梳理的习惯等等。只有经历了这样的萌发课程的阶段,让学生具备了“学习”、倾听与记录、合作与分享、提问以及梳理的能力,才能保证新型课程的顺利实施。下面试以“倾听与记录”课程为例:


“倾听与专注”的习惯对于教学效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很大一个程度上,它已经对于我们的实际教学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与困扰。


我们有时困扰于“为讨论而讨论,为交流而交流”;有时我们困扰于“讨论交流”时的嘈杂;我们有时纠结于孩子们“讨论交流”时的效率。也不知从何时起,“倾听与专注”的习惯的养成,我们要作为一个实验课题来考量。对于“阅读教室”环境下的教学现场,这种习惯的养成更为至关重要:因为我们小组桌椅的构成模式,特别利于孩子说说小话,聊聊天。如果解决不好这个习惯的养成,“阅读教室”环境下的阅读课程效果是会大打折扣的。


孩子们的“倾听与专注”习惯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从意识灌输到不断强化,才可以逐步养成。或许因为我是班主任的缘故,“倾听与专注”的反效应在我的课堂上初期没有特别显示出重要性呢,而是其他科的任课老师反应特别强烈,总是感觉在“阅读教室”的教学现场很难上课,很难避免孩子小声的交谈话语,很难让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的某一点。因此,在“阅读教室”的运行过程中,我将这个习惯的养成与“学习”习惯的养成并行,同时培养。同样也是从“观念的渗透”入手,让孩子体验到“倾听与专注”的好处。


当时的微博记录是这样的:


#阅读教室#第39天:今天的课堂上,进行的内容是“学生的展示”,这是阅读教室以来,第一次进行“小组展示”,而且采用的是相对比较保守的方式:提前指定小组进行展示。小组有指定的课文,小组成员有指定的汇报任务。汇报的任务是自己圈划的“想象、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动态、静态、事例”。四篇文章四个小组,剩余的六个小组的同学需要根据同学的汇报做与自己圈划的内容的对比,以及对同学的汇报进行判断与质疑。而且特别提醒孩子不可以面对汇报的同学,而是要用耳倾听,用心看自己圈划的内容。四个小组汇报的时间其实不是很长,但每次同学的汇报结束后,孩子们的补充与质疑却是极花费时间的事情。中间有一个小插曲,要汇报第四篇的一个孩子,因为总是很惦记自己要汇报的内容,对于前面三篇汇报同学的内容就极其不在意。其实这种情况在我们小组汇报中是很正常也很普遍的事情,我借这个时机,让孩子们特别注意这位同学的发言,看有没有补充和质疑这个孩子的地方,结果不少同学都做了补充。我让这个孩子在小组汇报后谈谈自己的感受,让他自己明白:一个人无论如何的努力,总有遗失的地方,只有聆听别人的意见,才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些缺失的地方。这节课汇报结束后,我慢慢地帮孩子们梳理:我们总是认为自己已经圈划了很多,结果发现同学有很多发现的地方是自己没有发现的。我们只有通过同学的展示,只有通过同学展示时我们自己的对比与质疑,才可以让我们获得比自己学习更多的知识。如果我们只注意自己汇报的内容,忘记或者忽视对别人的汇报的重视,无疑是让我们丧失了更大的一个学习机会。我想,这样的展示的课堂,让老师更清楚我们关注的点不是在于孩子汇报了什么,因为汇报了什么已经有了孩子们自我的判断与监督,作为老师,就是要关注到孩子在汇报过程,对于小组汇报这样的形式下,汇报的同学要做什么,倾听的同学要做什么。这其实也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学习的习惯,这是教师需要花力气关注的地方。孩子们大概花了1个小时的时间汇报完毕。这个过程是对于教材的分类学习,但对于我来说,这只是“用教材”感知教材的内容的阶段,只是让学生明确可以“描写动物的方法”中的一环。




上面只是这个习惯养成的一个侧面,或者说这种习惯的养成的开始,也就是从这节课开始,就将“学习”习惯与“倾听与专注”习惯的养成紧密结合。在后来的实际教学现场,我更是发现,如果解决了“学习”习惯的养成,“倾听与专注”习惯也在自然而然养成。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效果,但也从另一个侧面更反应了“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多么重要。


二、“保底”课程


因为新的课程体系的缘故,教学现场的关注点已经不能只聚焦于单篇的细嚼慢咽,但教材文本与体系要求的识字与理解等要求就必须利用传统的常规的“保底”课程来确保。但这个确保又不是保守的,而是创新的“集中过关”与每周一节的“常规过关”相结合的新型的方式来实现。


所谓的“词语过关课”,是因为阅读教室需要腾出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进行阅读课程的教学,所以就将教材要求孩子必须掌握的生字词单独拿出来集中过关。“阅读教室”的“词语过关”包含了两个阶段:开学前的集中过关和每周一节固定的“词语过关课”。阅读教室在每个学期开学初集中一周到两周时间完成整本教材的词语。而这个词语专指每个单元中的“词语盘点”。


过关试卷是以“读拼音,写汉字”的方式呈现。在集中过关前,要学会先在“词语盘点”中标记序号,然后在课文中寻找出这个词语并标记上与“词语盘点”中标记的序号一致的序号。这个“标记”过程,看似简单,其实很难。在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它是一个复杂的“识记”过程。在“词语盘点”中标记,是“识”的过程,而在课文中寻找出来并标记,则是一个“记”的过程。有时我们会小看这个“识记”过程,其实孩子在标记、找寻的过程中,完成了我们希望通过多遍抄写而达成的“识记”。而用“读拼音,写汉字”形式的试卷来过关,则是一个强化过程。孩子想要顺利过关,必须主动去识记,必须在标记的过程中更用心,这就是心理态势上的“主动识记”。四年级中尝试了两个学期,基本上在期末是无需复习生字词的。


每周的“词语过关课”,则是根据儿童记忆规律来设定的。学期初集中过关是一种强化机械记忆。短时间内是可以记住的,可是要到期末还能记得,这是不可能的,也是违反科学规律的。因而,在每周我都会设定一节固定的“词语过关课”,按计划每次过两个单元的生字词,一个月4节课,可以将整册书做一个循环。一个学期大概可以做三次大的循环。目的无非是帮助孩子唤醒记忆,再次强化记忆。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四年级开始运用这样的方法的时候,却让我感到严重的挫败感,现在这批孩子无法一节课完成两个单元的过关测试,同时也不乐意一周时间内完成整册书的词语过关。因此在四年级的上学期,也就是“阅读教室”运行的初期,是逐步实施的。而到了四年级下学期,却完全是另一种情况。


当时的微博记录是这样的:


#阅读教室#第86天:今天课堂的内容是进行“一、二单元生字词的标记”,因为这样的内容安排对于孩子来说已经不陌生,所以孩子们很快就进入到“标记”的状态。对于字词的标记,上个学期我改变了计划,一个单元进行标记与过关,也因为这样的安排而造成了整个学期时间安排上的紧张,所以这个寒假,就提前将任务前置,让孩子提前在家过关。即便如此,“标记”也不是轻易可以为之的事情,“识”“记”这样一个心理历程其实还是有难度的,还是要建立在对课文的熟知的。欣喜的是有三位孩子昨天晚上已经将这项任务完成了,更多孩子“标记”的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以前40分钟只能标记一个单元,如今可以达到30分钟可以标记两个单元,还可以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自我复习。这些都是让我觉得惊喜,让我将所有的担心都逐步放下。【2.21】


#阅读教室#第87天:今天开始1-2单元的过关,这是一次尝试,尝试的不是这种过关方式,尝试的是两个单元一节课来完成,是针对上个学期一节课一个单元的状况。从刚刚结束完的这节课来看,孩子们的情况差别很大,一部分孩子甚至可以提前10-15分钟完成,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孩子一个单元的过关都不能完成。不过不错的一种现象在于,在过关课的课间,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在自己复习,这也是之前没有出现的情况,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来,过关——在孩子的心里是有着重视的感觉。其实过关的正确率有多高,我还不是特别的在意,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发现孩子到底在字词掌握方面的问题在哪里?其实孩子的过关试卷的状况已经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对于下午要孩子们汇报自己的过关情况,其实我自己心里都没有底,到底是如何的情况呢?下午孩子们汇报出来的情况是这样的:全对的有7个,错1-5个字的有12个,错6-9个字的有6个,错10—19个字的有6个,错20-29个字的有1个,错30-49的有4个,错50-99个字的有16个。这个跟我预测是一样的。这样的结果,我应该是感觉到欣慰的,从记忆的规律以及我们没有任何的讲解的情况下,能够有这样的结果,我还是可以接受的,这已经大大超过上个学期孩子们最好的过关状态。也许从这两天的学习情况来看,我应该可以感受到孩子们的进步,或许还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但是趋势是向上的。但我始终认为,过关只是一种教学的环节,并不能代表着什么,只是“识记”的一个小心理环路,最重要的还是分析孩子不过关的原因,但这个工作,我想放到第三、四单元过关后用两节课来进行,一方面是对孩子紧张状态的调整,一方面要在记忆方式上要给到孩子个性化的指导上。下午还进行了第一次“学习日志”的书写整理,孩子们还不太适应这种方式,不少孩子还是空白的,还不能及时的与课堂的进度进行,看来还需要一步步来指导。【2.22】


【实施关键点】


阅读教室的词语过关课程,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介入措施。它只是改变传统的抄写生字词的方式,也是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听写方式的一种措施。


1、教师需要做精心的过关前准备


阅读教室的过关是采用试卷的方式,将教材中每个单元后的“词语盘点”进行“读拼音,写汉字”化。这个准备工作其实工作量非常大,即便是网络上可以下载,也需要一个一个进行修正。教师之所以要进行这样的准备工作,是因为这样的试卷可以反复使用,也可以通过多个途径发给家长,供家长在家使用。


2、要严格注意操作的步骤


词语过关课程,必须要注重步骤,也必须要先让孩子标号和标记,通过这个过程后,再进行课堂的集中过关。要杜绝“为过关而过关”的死记硬背。


3、要注意“集中过关课”与“常规过关课”的课型设置


阅读教室的词语过关课程包括两种课型,教师在日常的课程安排时要特别注意开学时第一周的“集中过关课”和之后的每周的“常规过关课”。要将“常规过关课”固定化,确定在一周中的某一节课。


4、要特别注意字词过关后的梳理环节


每次过关后的梳理,主要是帮助孩子总结,也是作为课程的“词语盘点”过关的特殊之处。


【实施后的反思】


对于阅读教室的词语过关课程,最大的不适应者不是学生,而是家长。突然一下没有了词语抄写的作业,家长总是担心孩子的词语在考试中不能很好的完成。但经过四年级两个学期的尝试,家长开始逐步接受这种相对省力而有效的方式。因此,阅读教室介入这样的课程,在很大的程度上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当然,在具体的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很奇怪的现象:有的孩子无论怎么进行各种措施介入,总是不能全对过关。至今这个难题还萦绕在阅读教室,一直无解。


三、以“聚焦专题”为表征的统整课程


依据教材体系,以“读写融合”为推进线索,教学现场以“群文阅读”方式呈现的以“聚焦专题”为表征的统整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呈现在他们面前的则是以“工作纸”为表征的实际操作模式。以五年级上册的一个专题为例:


【专题名】:聚焦人物

【议题聚焦】:人物的特点


【整合的教材文本】:《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 、《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七律• 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计划】:


1.第一次习作《我的XXX》,要求:可以是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戚,也可以是身边的同学或者其他熟悉的人。


2.学习第八组课文,完成工作纸——《我所敬仰的人》


3.将自己的习作与工作纸相互映衬,看看自己的习作具备了哪些内容,没有哪些内容?


4.针对自己所选择的所要介绍的人,再次搜集关于他或者她的资料,完成第二次习作《我的XXX》。


5.对比《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狼牙山五壮士》、《最后一分钟》中描写人物的方法,主要聚焦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方式,完成第三次习作


6.与同学的习作交流,修正自己的习作,完成第四次习作。


【完整的工作纸】


“聚焦人物”工作纸


 班级:         姓名:


一、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人,试着习作《我的XXX》,要求:可以是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戚,也可以是身边的同学或者其他熟悉的人。

                                                                                                     


二、我们课本上第八单元的文章也是写人的,不过它们聚焦的是我们所敬仰的伟人——毛泽东。这几篇文章有的是他自己所书写的,有的是他身边的人写的关于他的故事的。我们来看看,都分别写了什么?


(一)课文内容的梳理


1.长征》:                                      


2.《开国大典》:                              


3.《青山处处埋忠骨》:                       


4.《毛主席在花山》:                         


(二)、看了这四篇文章,你觉得毛泽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除了课本上所体现的毛泽东印象,你还知道关于他的什么印象?或者什么事情?如果可以,试着写到下面,可以书写,也可以查询后粘贴。

                                                                                               


三、如果让你来介绍毛泽东,你打算如何来介绍?【温馨提示:力争将课本上的四篇文章整合在一起来介绍,如果还有欠缺,可以再收集一些资料】


(1)人物大追踪


我要介绍的人







背景


1.他生于哪个时期?                       

2.他有何重大的贡献或称号?

                                         

                                         

3.他的名言?

                                         

                                         

值得介绍的地方(1)

<个性、态度、贡献等>


中心句:            

事例


值得介绍的地方(2)

<个性、态度、贡献等>


中心句:              

事例


对人物的感受



(2)我的习作

                                                                                                              


四、将自己的第一篇习作与上文对比,看看自己的第一篇习作具备了哪些内容,没有哪些内容?


1. 具备的内容:                                                                                               


2.没有具备的内容:                                                                                          


 3.我要继续收集我所写的人的资料是:                                                                       


五、针对自己所选择的所要介绍的人,再次搜集关于他或者她的资料,再写一次习作《我的XXX》

                                                                                                                


六、对于人物的描写,我们不仅要像上面那样多角度的来反映人物的特点,其实,我们还可以对一个人的某些细节做一些细致的描写。


(一)看看下面的一些文字是描写人物的什么方面。


1.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上面这句话是描写人物        的语句


2.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上面这句话是描写人物        的语句


3.“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上面这句话描写人物         的语句


(二)描写人物,我们可以对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以及心理进行细致的描写,试着从《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狼牙山五壮士》、《最后一分钟》几篇文章中找找这些方面的句子写在下面。


《地震中的父与子》

1.                                               

2.                                                


《慈母情深》

1.                                               

2.                                               


《狼牙山五壮士》

1.                                               

2.                                               


《最后一分钟》

1.                                               


2.                                               


从上面的学习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

                                                 


七、试着运用自己刚刚学习到的方法,将其用到自己的习作《我的XXX》中去,试着再次修正自己的文章。


(一)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即直接写出主题。看看以下例子,完成练习。


1.题目:《我家的小顽皮》—“说起我家的小顽皮,唉!真令人生气。”


2.题目:《我的小表弟》—“我的小表弟亮亮今年四岁了。”


3.题目:《我是一个小书迷》—“我是一个小书迷”


4.题目:《我的XXX》                        


(二)、描写人物的外貌:通过人物外貌的描写会表现人物的特征。例子:


(3)描述人物的哪些特征?把它们圈出来,并写一写对该人物的感受。你又会怎样描述自己所写的人的外貌呢?


题目

外貌的描写(个子、五官、笑容)

透过外貌的描写,我觉得……

1.《我的小表弟》

他那胖胖的脸上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他说起话来又清脆又响亮,特别逗人喜欢。

小表弟可爱、逗人喜欢

2.《我的妈妈》

她个子不高,身材中等。她有一头长发,眼睛是大大的,脸上常常挂着和蔼的笑容。

我的妈妈是好妈妈

3.《淘气的我》

我长着大大的圆头,乌黑的头发,浓浓的眉毛,深深的眼眶里嵌着一双明亮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下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嘴角总挂着微笑。


4.《我的XXX》




(三)参考字词:


人物外貌

形容字词

1.身材

中等  粗壮  苗条  魁梧  修长  骨瘦如柴

2.眼眉

八字眉  粗眉  浓眉

3.鼻

鹰鼻  尖鼻  平鼻

4.眼睛

明亮  单眼皮  双眼皮  水汪汪  鱼尾纹  炯炯有神

5.脸色及脸型

白里透红  面如土色  红润  鹅蛋脸  四方脸  圆脸  长脸

6.嘴巴

薄嘴唇  厚嘴唇  樱桃小嘴  嘴唇红润

7.衣着

朴素大方  高贵大方


(四)描写人物的神情、说话和行为:表现人物的性格


1.神情:“小吉因为抄功课而被老师责骂后,羞愧得满脸通红,把头垂得低低的。”(多用不同的形容词,如“满脸通红”)


2.说话:从说话中知道人物的性格。


说话

表现得性格

1.哥哥常说:“只要有恒心,什么困难都可克服。”

哥哥是个有决心的人。

2.老师严肃地说:“做每一件事都要尽力而为。”

老师是个尽责的人。

3.姨母关心地问:“跌伤了没有?”



4.法兰斯正跪在床边,举起粗糙的双手祷告:“主啊,我已经不能再学画了,求你把我的才华和能力加倍赐给阿伯特,使他成功成名!”



3.行为:从行为知道人物的性格。


行为

表现的性格

1.他走路时一蹦一跳的,真实可爱极了。

可爱、天真

2.妈妈的工作真的越来越忙,她每天都要提前到校;放学后,她还要辅导学生,开工作会议,很晚才回家。

尽职的人

3.上课时,她总是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黑板。



(五)细阅下文,回答问题。


    我愁眉苦脸地走进教室,慧芬在一旁看见我没精打采的样子,就立刻走过来,温和地对我说:“什么事情让你这么不开心呀?可不可以告诉我?也许我能帮忙呢!”我看见她一脸诚恳,就对她说:“今天我忘记了带笔盒啊!”她紧张地大喊道:“啊!没有笔盒,那怎么上课呢?算了,不如用我的吧!”她爽快地打开笔盒,借给我几枝铅笔和圆珠笔。


1.慧芬的性格是怎样的?可圈多于一个答案。


A.自私自利    B.乐于助人    C.率直豪爽   D.和蔼可亲    E.关心别人


2.在文中圈出形容人物神情的词语。


3.用直线画出用说话描述慧芬性格的句子。


(六)范文


《最受欢迎的同学》


我班的张素心,个子矮小,黑黑的皮肤,长长的脸庞,梳了直直的短发,她总爱低着头,默默无声,即使说话,声音也极小。她长得不好看,甚至有同学恶作剧地称她“丑小鸭”,但同学都喜欢她,为什么呢?让我告诉你吧!一天下午,正是上第一节课时,上课铃已经响过了,教室里还充满吱吱喳喳的声音,黑板上留着满满的粉笔字。语文老师走进教室,看了看黑板,问:“怎么值日生不擦黑板?”教室一下子静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只见张素心从座位上站起来,走上讲台,拿起板擦默默地擦起来。由于她长得矮小,不时要踮起脚尖。她认真地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然后又低下头,轻轻地回到座位。老师看她坐好了,便说:“每个人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才好。你看!由于自己疏忽,影响全班同学上课啦!”这一下,张素心的头俯得更低,脸涨得更红,而教室里也骚动起来,不知谁叫出来:“今天不是她值日!”随着这声喊叫,一位女同学满面通红地站起来,低声说:“今天是我值日,我忘记说了……”啊!疏忽的原来不是张素心!还有一次上课时,李丽雅“哇”的一声呕吐起来,教室里飘起一股难闻的气味。同学们赶忙掏出纸巾掩住鼻子,有的还拿出书本不停地扇起来,李丽雅艰难地喘着气,其他同学都慌了手脚。就在这时候,张素心经过两行桌子,走到李同学身边,掏出纸巾,一面撑着她的背,一面无声地给她擦净沾在手上和脸上的脏物,同时又小心而真诚地说:“我扶你到洗手间吧!”因为张素心乐于助人的态度,所以她在我们班中很受欢迎。 


文章的段落大意:


第一段:简略描述张素心的外貌及外号的由来。从她总爱低着头,默默无声,即使说话,声音也极小的特征,带出张素心哪种性格?

                                              


第二段:透过擦黑板事件带出张素心什么性格?

                                              


第三段:透过李丽雅同学呕吐一事,反映出张素心什么?

                                              


第四段:总结张素心是全班最受欢迎的同学。


(七)我的比对与梳理


文章结构

段落大意

范文《最受欢迎的同学》

《我的XXX》

开头

写的人是谁?他/她的外貌是怎样的?

张素心个子/皮肤/短发/爱低着头/说话声音小


发展

他/她的性格是怎样的?哪一件事可证明?

性格特征(一)

事例:擦黑板事件


他/她的性格还有什么特征?又从哪一件事可证明?

性格特征(二)

事例:同学呕吐一事


结尾

你为什么要写他/她?从他/她身上得到什么启发?

乐于助人的态度



                                                  

                                                  


统整教学环境下的阅读课程,其实是与阅读素养课程相融合在一起的。童书的内容已经成为教学资源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里专指单纯的阅读童书的课程。这样的课堂其实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极其大的。


一、注意自由阅读环节的选择权赋予


这个选择权指的是在自由阅读时,教师尽可能降低推荐书籍的成分,尽可能让孩子在教室里能够自由选择自己想看的书籍,哪怕是漫画书。


二、教师的介入要尽量隐性、不着痕迹


阅读教室的孩子阅读,不是不加控制,而是将控制隐形化,尽可能让我们的观点隐藏起来,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孩子去阅读我们希望他们读的书籍。


三、童书的阅读必须要与教材相结合


短时间的童书兴趣是可以通过自由阅读达成的,但是长久的兴趣,是需要与我们的教材学习相结合的,只有这样,才更具生命力。


四、每个阶段都要有让孩子觉得有挑战性的书籍


孩子的阅读其实很容易平面化,或者说很容易在一个程度上停滞不前。适当的在每个学期加入一些阅读起来有挑战的书籍是很好的做法。只有这样,才可以逐步引导孩子的阅读水准和阅读品味向前发展。


实施这样三种课程,或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存在,但我可以坚定的一点是:大量的时间用来让孩子阅读,不但没有影响成绩,对于孩子的成绩有着较大幅度的提升。


▼往期精彩回顾▼

让学习真实地在教室里发生

“主动”与“被动”|浅谈习作教学中的“学习”、建构与自主修改

不一样的阅读教室

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读整本书(1)

关于“群文阅读”教学的一些冷思考

群文阅读,想说爱它也容易:浅谈对群文阅读一些概念的厘清

我们这样来观评群文阅读课:浅谈观评群文阅读课的角度和尺度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从小女“玩诗”说起

只为了那一瞬间|《抽屉里的糖》赏析

这是一个新世界,属于孩子的新世界|《躲在树上的雨》导读

这是一道特别的成长风景|《天蓝色的彼岸》导读设计

《失落的一角》阅读指导设计

对儿童阅读的七个追问

“目标管理”?还是“过程管理”?|谈谈整本书教学中的“目标”与“过程”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每日为你推送最暖心的阅读故事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编辑:寒冰


喜欢我,就点个在看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